跳转至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

引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为《资本论》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这一卷是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编辑的,于 1894 年 11 月在汉堡出版。

第三卷是《资本论》理论部分的终结卷,共七篇五十二章,主要揭示和阐明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各种具体形式。在这里,资本由前两卷分析中呈现的一般形式,转化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并进一步转化为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

在第一篇中马克思主要分析了剩余价值到利润、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化。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的商品价值在社会表面上表现为成本价格与利润之和;在成本价格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消失了,这就造成一种假象,似乎生产中发生的价值变化不是来自可变资本,而是来自预付的全部资本,这样,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这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起源和存在的秘密。

在第二篇中马克思主要考察了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前两卷假定商品按价值出售,但在现实中,等量资本不论其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如何,都得到等量利润。这似乎与价值规律相矛盾,是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破产的难题之一。马克思破解了这一难题。他指出,通过竞争,资本在不同部门间发生转移,由此个别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个别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平均利润率的前提下,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者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形成后,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从而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在形式上发生变化。

在第三篇中马克思主要阐明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及其内在矛盾。他指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总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一般利润率逐渐下降;与此同时,由于资本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加强以及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一系列其他因素的存在,利润率下降又受到相反作用的阻碍,并作为复杂的一般趋势表现出来。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在矛盾的展开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是绝对的、永恒的,而只是同物质生产条件的一定发展时期相适应的、历史的、暂时的生产方式。

在第四篇中马克思主要探讨了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向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的转化,阐明了商业资本的由来及其特征。马克思在前面各篇以产业资本为研究对象,现在转人研究商业资本。他指出,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的买卖职能独立化的结果,商业资本有助于产业资本缩短流通时间、扩大市场、降低全社会流通费用,从而间接增大产业资本生产的剩余价值,商业资本不创造价值,但参与利润的平均化;商业利润是对产业利润的扣除。马克思还阐述了货币经营资本的形成和职能,并考察了商人资本的历史。

在第五篇中马克思主要研究了货币资本到生息资本的转化以及相关问题。他指出,作为生息资本的资本主义形式的借贷资本把资本作为商品投入流通,其特殊使用价值是能够带来利润。职能资本家借入资本取得这种使用价值后从事经营,经过一定期限向贷出者还本付息。由此,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职能资本家取得的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分属于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生息资本的发展导致银行和信用体系这些具体形式的产生。信用体系又进一步导致股份资本的形成以及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流通,除现实资本的运动外,又出现虚拟资本的运动。由于股份资本和股份公司的出现,资本取得了联合起来的社会资本的形式,资本的职能和资本的所有权分离开来,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自身范围内的扬弃,是向更高生产方式的过渡点。不过,这一切还是局限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范围内。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目睹了资本主义经济在更加成熟形式上的垄断化过程,在编辑本卷时对此做了重要补充。他指出:卡特尔等垄断组织的出现,为将来由整个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做好了准备。

在第六篇中马克思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地租。他指出: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索取的收入,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资本主义地租是租锢资本家使用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交纳的、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体现着土地所有者和租俑资本家分割剩余价值、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他分析了资本主义地租的表现形式,指出资本主义地租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产生于土地经营的垄断,来自土地等级、地理位置和连续投资的生产率的差异,其源泉是产晶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获得的超额利润事绝对地租产生于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来自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构成,其源泉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他还论述了建筑地段地租、矿山地租和垄断地租,探讨了土地价格问题,并叙述了资本主义地租的历史形成过程。

在第七篇中马克思主要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各种收入及其来源。这一篇是《资本论》三卷的总结,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总揭露。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把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各种收入归结为三位一体的公式: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马克思揭开了这一公式所掩盖的秘密,指出上述各种收入原本都来源于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强调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性质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所有制关系的性质决定的。与上述三种收入形式相对应,存在着三个社会阶级即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将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瓦解。

《资本论》第三卷的问世,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就像雷鸣闪电,完全驳倒了全部官方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这一卷,连同此前已出版的两卷,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成果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给全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本卷内容

上册

下册